德鲁克在《企业家战略》网上课程中,提到了“孤注一掷”的企业家战略。孤注一掷,First with the Most,来自美国内战时期极富传奇色彩的Forrest将军。每次行动都全力以赴,不给自己留任何退路,要么胜利,要么灭亡。 对企业来说,所谓的孤注一掷,就是要赌上全部身家,拔得头筹,获得行业领导权。一旦成功,所有的付出都会加倍拿回来;一旦失败,基本上就没有第二次机会了。孤注一掷的战略本身,是好还是坏呢。 首先,孤注一掷可能会有非常好的结果。德鲁克也承认孤注一掷的回报率是惊人的:3M、宝洁公司、英特尔公司、还有微软,都是靠这种战略发家。孤注一掷之后,抢占了市场领导权,走上了金光大道。 其次,孤注一掷也可能会有非常坏的结果。高回报必定伴随着高风险,一个成功者的背后,往往站着一万个失败者。这一万个失败者,也许已经有过十万次的孤注一掷了。老话说,哀兵必胜,因为哀兵更容易视死如归,更容易孤注一掷。实际上,所有失败的军队,在失败之前都当过哀兵,都有过孤注一掷的抗争,但是最后的结果是,绝大多数的哀兵都失败了。 战略不等于战果。选择某种战略,只不过是确定了前进的方向。最重要的是,此时我们依然停留在原地。什么时候上路、方向该不该调整、队伍人心会不会散、弹药粮草够不够用、领导层是否会分裂等等,众多非战略因素始终相伴,并最终决定着事业的成败。 再者,孤注一掷取得的成功,未必能够保持住。孤注一掷,常常意味着出奇制胜,意味着自身还有明显的弱点和不足。“孙子兵法”也推崇“以奇胜”,但是前面还有一句“以正合”。我们有“孤注一掷”的战略,对手也有“***弱点”的战略。成功后一定要快速弥补自己的弱点,特别是改变自己的心态,不再是强盗而是主人,不再是奴隶而是将军。如果依然迷信曾经的孤注一掷,很容易被对手抓住弱点痛扁。俗话说,每只狗都有走运的那一天。但是很少有哪只狗,能够多次走运。如果因为某次拼命手段成功,就自以为是真命天狗,每次都会狗屎运当头。那么最可能的结果,就是变成落水狗或者丧家狗。 德鲁克以苹果公司为例:两个没什么经验的年轻人,无中生有地创造了苹果电脑,孤注一掷地创造一项产业并占据了领导地位。苹果的冒险取得了成功,但是苹果的弱点也很明显,结果被老辣的IBM抓住,领导地位很快就被IBM堂而皇之地抢走了。 是选择孤注一掷的企业战略,还是选择***对手弱点的企业战略,只能企业家自己下决心。把选择权交给任何书籍、朋友、学者、专家或者大师,都极不靠谱,也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。 世间是以成败论战略的:同样是孤注一掷,成功了就万众敬仰,失败了就众口唾弃。战略本身是中性的,没有高低贵贱的区别。战略面前人人平等,没有哪个企业高人一筹。再说回苹果公司,虽然被IBM快速超越,但是苹果30年来一直在坚持。依靠iPod、iPhone、iPad等创新产品,不光成为全球市值第一的企业,原来不温不火的PC业务,也一飞冲天,傲视同侪。反观曾经抢位成功的IBM,早已退出了PC行业好多年。 战略是起点,不是终点;是开始,不是结束。企业只能根据自己的情况,选择适合自己的战略。该拼命就要拼命,该惜命就要惜命。战略易变,成功难得,不以成败论战略。